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江苏中考 - 无锡中考 - 正文

 
2010无锡中招政策体现改革理性
来源:无锡市教育局 2010-5-13 9:23:07 【字体:小 大】
中招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2010年无锡中招政策,在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让百姓知晓政策导向与改革路径方面,很好地体现出了改革理性。

2010无锡中招政策体现改革理性 

    中招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2010年无锡中招政策,在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让百姓知晓政策导向与改革路径方面,很好地体现出了改革理性。

    现实的情形是,许多改革的政策常常是变化的随意性较大,百姓很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掌握改革政策的方向与路径。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市的中招政策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今年又作了适度微调,并且清晰地传递出一些明显的改革信号,让老百姓清楚我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方面的决心和举措。这里就今年我市中招政策的调整所传递出的改革信息作一点初步解读:

    首先,基本的招生政策变化不大。原无锡市区热门高中的分配生比例今年与去年持平,继续保持在50%的水平上;天一中学、省锡中的计划内招生范围继续和去年相同。这样,让目前在读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及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能够享受一种招生政策上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政策性心理干扰。同时,与去年相比,又作了适度微调,即鼓励部分四星级普通高中适量招收特长生。凡经批准可在该校核定招生总计划之外另行安排不超过2%的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生计划,这样有利于少数特长学生进入有特色的热门高中,同时也为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特长生的招生实行同批次单独录取,投档分数线根据报考情况单独划定,但不低于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另外,今年各校计划外招生(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超过实际招生总数的25%,原比例低于此标准的不再提高。同时强调,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招生分开,不得相互参与、相互代招等。从这里足以清楚地看到,今年中招政策基本保持了稳定,让应届初中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能够安心、放心。

    其次,今年的中招文件传递出一些即将推出的改革举措,以便让小学应届毕业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等方面能够有一个更加理性、全面的考量。主要信息有两点:第一,热门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分配比2012年将提高到60%以上、2013年将不低于70%;第二,原则上自2013年起,不再实行部分四星级高中属地为主与跨区招生相结合的办法,意思是说,届时天一中学、省锡中的计划内招生不再限于目前规定的锡山区和惠山区范围,而无锡一中、辅仁、梅村和太湖高中的计划内招生也可扩大至锡山区和惠山区范围,以此来推动实现无锡市区范围内普通高中的统一招生。这两个重要的改革信号,至少提醒今年应届小学毕业的学生和家长:一是今后孩子在对口学区的初中读书,三年后享受分配生名额进入热门高中的机会将大幅度提高;而一些目前尚比较热门的公办和民办初中,由于集中优秀生源相对较多,三年后享受分配生的比例则基本相同,因而进入热门高中的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学生和家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再作出选择。二是要逐步建立无锡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适应城市化进程的理念转换。三年后无锡现行市区(含所辖7区范围)普通高中很可能实现统一招生,届时实际上为初中毕业学生选择和进入热门高中提供了更多机会,当然孩子上学的路程远近等问题可能就不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了。三是对于继续希望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公办或民办初中的借读生,实际上已没多大意思了。因为所有初中的借读生均不得享受任何热门高中的分配生指标,三年后热门高中的非分配生指标又将压缩到不足30%,实际考入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你本身就不是被正式录取进这些相对热门初中的。

    再次,若对今年的中招政策作全面分析,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政府在“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上的决心和信心。特别对于一些城郊结合部、原来办学基础和办学实力相对薄弱的公办初中来说,政府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目标,已经从许多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已经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即将推行的教师交流制度等。特别是不断扩大的热门高中分配生的比例应该对办好这些初中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关键是这些初中的办学者应该很好地抓住机遇、分析校情、研究对策,要在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让那些放弃择校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学区初中管理和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的美好希望,让他们在三年之后不仅能享受到分配生的政策优惠,而且能以真正的高质量和真本事进入热门高中去参加更具有自信的学习竞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最出色、最优异的成绩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最大期望。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